水稻杂交育种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过程较为复杂,以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过程为例: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首先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株,其次要具有可以把雄性不育株的不育特性传递下去的保持材料,然后通过测交和连续成对回交,完成全部核置换之后就可以育成三系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同型保持系
杂交水稻问世的时间?
杂交水稻的问世的时间是1973年。 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袁隆平实现三育配套,育成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配套成功后,1975年冬,国务院就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杂交稻的决定,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于是当时在湖南大地出现了千军万马下海南的动人场景。当年在全国多点示范的面积达5600多亩(1亩=1/15公顷),1976年示范推广的面积就高达208万亩。
1、杂交水稻问世的时间是1973年。 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在国际上常将它当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水稻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
杂交水稻是一九七三年问世,一九六四袁隆平开研究,杂交水稻的问世,使农民增收不小,一亩田要多收三至五百公斤
世界杂交水稻研发历程?
1、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2、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3、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4、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 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5、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6、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
请问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的粮食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中国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 1956年,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他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这种水稻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成为了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品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两优一高”杂交水稻的研究。。。
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率先成功培育出第一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超级稻”,并在1974年实现了大规模推广。随后,杂交水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科技的进步,杂交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杂交水稻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种植类型之一,为全球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