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养殖方法?
沟式养殖:在宅前屋后挖沟池,宽2~3米,深1米左右,长度不限,能保持0.6米的水位。沟池中放一些石块、瓦片、竹片等。有1/3水面种植水葫芦等水草,以供水蛭栖息和遮阴。池边用木桩或竹竿撑起80厘米高的尼龙网或窗纱围墙防逃。夏季应在池上搭建遮阴棚防暑,冬季保存越冬种蛭应覆盖塑料薄膜防寒。蛭种放养前10天,每平方米用0.5千克生石灰清塘清毒,4月初每平方米放养1~2厘米蛭种1 000尾左右。目前养殖的品种一般为宽体金线蛭,日常投喂的饵料主要是螺蚌,日投量为体重的3%~5%。一天投喂两次。沟养水体较小,水质容易变坏,根据水质情况每隔几天换水一次。饲养至9,10月份可达商品规格。 池塘养殖:面积几亩至十几亩,水深1米左右。池塘中种植约为1/3水面的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水草,不仅为水蛭提供栖息和遮阴,还可以净化水质。塘边筑围网防逃;围网入土20~30厘米,露出水面20~30厘米。池塘内建若干高出水面20~25厘米的产卵平台,供水蛭产卵,第二年的蛭种可以自繁自给。3月中下旬用生石灰清塘,每亩用75~150千克,一周后放水。4月上旬每亩先一次性投放300~1 000千克螺丝,让其自然生长繁殖作为水蛭饵料。幼蛭早期还可以投喂一些动物血块;如果水蛭生长良好,池内的螺丝不足,应补充投喂螺蚌,也可以适量投喂一些米糠等人工饵料。5月底6月初投放1~2厘米蛭种,每亩1~3万尾,9~10月可以捕捞上市。
野外蚂蝗怎么过冬?
野外蚂蝗通过在秋天存储足够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在冬季维持生命。它们通常会在土壤中挖洞,将自己埋入地下,以避免极冷的气温。在这种状态下,它们的代谢率会降低,能量消耗也会降低,以便在冬季中维持生命。 此外,野外蚂蝗还会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保护自己,以抵御寒冷和干燥的环境。在春季到来时,它们会重新出现在地表,以寻找食物和繁殖。
野外蚂蝗在冬季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度过寒冷的季节。一种常见的策略是迁徙,它们会飞往更温暖的地区,如南方或海拔较低的地区。 另一种策略是进入休眠状态,它们会找到适合的避寒地点,如土壤下或树木的根部,并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能量消耗。在休眠期间,它们会降低新陈代谢率,直到气温回暖时才重新活动。这些策略帮助蚂蝗在冬季生存并在春季恢复活动。
在自然条件下,水蛭在气温低于10℃以下时通常躲在泥底下越冬,不再活动、吃食。可以在养殖池沟的上面和四周,就是在水蛭栖息地,盖上干稻草或草帘子等,可以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下平安的冬眠,保存体内能量。待翌年气温转暖后,能很快地出来活动、取食。这种自然过冬法,能避免大批水蛭冻僵或死亡,也节省费用、省力,适合于大面积商品水蛭的养殖。
水蛭越冬泥土需要多厚?
水蛭在冬季气温低于1度以下时,在泥土中蛰伏越冬潜伏的深度一般为15~25厘米,长江流域浅些,7~15厘米。3~4月份出蛰活动。 白天常躲藏在水中的石块、杂草之下或水中潮湿的泥土中隐蔽场所,很少在外边活动,夜间则活动频繁,出来觅食
水蛭留种越冬技术?
1.自然环境下越冬 在自然条件下,水蛭在气温低于10℃以下时通常躲在泥底下越冬,不再活动、吃食。可以在养殖池沟的上面和四周,就是在水蛭栖息地,盖上干稻草或草帘子等,可以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下平安的冬眠,保存体内能量。待翌年气温转暖后,能很快地出来活动、取食。这种自然过冬法,能避免大批水蛭冻僵或死亡,也节省费用、省力,适合于大面积商品水蛭的养殖。 2.人工塑料暖棚越冬 在池、沟的顶上用竹子或钢筋搭建成“人”字形顶棚,高度不宜过高。上面盖两层塑料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的保温罩。
由于蚂蝗冬季蛰伏,只要温度够就可以了。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