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怎么抓?
泥鳅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抓,第一,用密网捕捉,将密网放置在投食区,吸引泥鳅过去,第二,用竹笼捕捉,炒一些谷物装进笼内,埋入小水坑里,第三,用稻草扎成大捆,捅出几个洞,埋入泥中。 如果是在泥鳅聚集的稻田内捕捉泥鳅,可以带着装泥鳅的容器,直接下田捕捉,捕捉时戴上手套,用手在泥里捧出泥鳅,装入容器即可。在秋冬季节,泥鳅多半钻入泥地深处越冬,不好捕捉,可以将稻草捆埋入泥里,当水温下降时,大量泥鳅会钻进稻草捆中,只须将稻草捆轻轻提起,再向箩筐中倾倒即可。 泥鳅是一种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河流、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中的底层,捕捉泥鳅时注意做好保护措施,以免被泥中尖锐物扎伤。
抓泥鳅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种较常见的方法: 1.选取泥鳅出没的浅水区、河流和池塘。 2.制作泥鳅用的饵料。泥鳅喜欢吃小型昆虫、水草、蚯蚓等,可以用这些作为饵料。也可以使用饵料罐装的专门泥鳅饵料。 3.利用手或者网捕捉泥鳅。如果用手抓泥鳅,需要将手平放在水底,慢慢地将手指入泥底或者石缝内,寻找泥鳅的藏身之处,当泥鳅出现时,可以轻轻抓住它。如果用网捕捉泥鳅,需要将网绳缠绕在手腕上,并沿着河流或者池塘缓慢地推进,当发现泥鳅时,可以用网捕抓住它。
家养泥鳅怎么产卵?
一、泥鳅怎么繁殖 泥鳅繁殖时期因地区不同而异。通常是4-8月,但5-6月为产卵旺盛期。产卵时数尾雄鳅追逐纠缠1尾雌鳅,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不久1尾雄鳅将身体缠绕于雌鳅肛门的腹部,刺激雌鳅产卵,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不久就会产卵,2~3天就可以孵出幼苗。 二、亲鳅的选择与培育 (1)亲鳅的来源。可以从稻田、池塘、沟渠、河川等水域中捕捉;也可以从越冬池中挑选;或是在市场或泥鳅养殖场购买。 (2)亲鳅的选择。亲鳅必须是体形端正、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具体说就是个体要大些,雌鳅体长要15cm以上,体重20g以上,腹部膨大,富有弹性;雄鳅体长10cm以上,体重15g以上,行动活泼者为好。选择亲鳅的时间,江南地区为可在3-4月。 收集来的亲鳅,体质不一定都那么理想。因此,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使其体质更为强壮,性腺发育更为良好。经过培育,亲鳅的性细胞能快速成熟,从而会相应提高受精率、孵化率甚至是仔鱼的成活率。 亲鳅培育池面积60-100m2,深1m为宜。使用前7-10天,应在池底铺20cm的肥土。每平方米用150~200g生石灰泼洒全池消毒,并注水40-50cm。注水要经40月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池中在注、排水口用铁丝网设置拦鱼栅,防止泥鳅逃逸。 在5月初水温稳定在18℃左右时,就可将选择好的亲鳅转入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8-10尾/m2。培育期间,尽可能投喂动物碎肉、动物内脏或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饵量可占亲鳅总体重的3%~5%,并辅以少量米糠、麦麸及鲜嫩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由于泥鳅在夜间觅食,投喂时间应以傍晚为好。每2-3天充换新水1次,每次换池水以1/4~1/3为度。
家里养殖的泥鳅一般不会自行繁殖。若想让它们繁殖,可以人为给它们催产,并且给它们提供适宜的环境,这样繁殖的效率才高。 人工催产时,需要调节好水温,将之控制在20度左右,并且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要提供给它们充足的饲料,同时水中还需要有适量的淤泥。这样它们才更容易繁殖。
金泥鳅怎么繁殖?
泥鳅繁殖时期因地区不同而异。通常是4-8月,但5-6月为产卵旺盛期。 产卵时数尾雄鳅追逐纠缠1尾雌鳅,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不久1尾雄鳅将身体缠绕于雌鳅肛门的腹部,刺激雌鳅产卵,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不久就会产卵,2~3天就可以孵出幼苗。
泥鳅繁殖时期因地区不同而异。通常是4-8月,但5-6月为产卵旺盛期。产卵时数尾雄鳅追逐纠缠1尾雌鳅,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不久1尾雄鳅将身体缠绕于雌鳅肛门的腹部,刺激雌鳅产卵,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不久就会产卵,2~3天就可以孵出幼苗。 二、亲鳅的选择与培育 (1)亲鳅的来源。可以从稻田、池塘、沟渠、河川等水域中捕捉;也可以从越冬池中挑选;或是在市场或泥鳅养殖场购买。 (2)亲鳅的选择。亲鳅必须是体形端正、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具体说就是个体要大些,雌鳅体长要15cm以上,体重20g以上,腹部膨大,富有弹性;雄鳅体长10cm以上,体重15g以上,行动活泼者为好。选择亲鳅的时间,江南地区为可在3-4月。 收集来的亲鳅,体质不一定都那么理想。因此,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使其体质更为强壮,性腺发育更为良好。经过培育,亲鳅的性细胞能快速成熟,从而会相应提高受精率、孵化率甚至是仔鱼的成活率。 亲鳅培育池面积60-100m2,深1m为宜。使用前7-10天,应在池底铺20cm的肥土。每平方米用150~200g生石灰泼洒全池消毒,并注水40-50cm。注水要经40月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池中在注、排水口用铁丝网设置拦鱼栅,防止泥鳅逃逸。 在5月初水温稳定在18℃左右时,就可将选择好的亲鳅转入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8-10尾/m2。培育期间,尽可能投喂动物碎肉、动物内脏或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饵量可占亲鳅总体重的3%~5%,并辅以少量米糠、麦麸及鲜嫩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由于泥鳅在夜间觅食,投喂时间应以傍晚为好。每2-3天充换新水1次,每次换池水以1/4~1/3为度。
泥鳅繁殖 1、自然产卵繁殖:在产卵池里放入亲鳅,当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池内放置已消毒的棕片、杨柳树根、水草等作为鱼巢。发现泥鳅产卵后,将已附卵的鱼巢转入孵化池,同时再放入新的鱼巢,待其再产卵。受精卵孵化对水质水温要求不高,一般养殖水体均可孵化,最适水温为20―28℃,大约2天左右时间仔鱼可以出膜。 2、人工催产繁殖:在4―5月气温适宜时,将亲鳅捕起,选择其腹部柔软,色泽略带粉红色,临近产卵征兆的亲鱼,体长在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最好40克左右的个体,进行药物催产。其剂量,每尾雌鳅可用鲤PG 1个或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然后将催产后的亲鳅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产卵受精或进行人工受精。最后将受精卵上巢进入孵化池孵化。这种方法可以准时大量有计划地获得鳅苗。
黄鳝和泥鳅可以放一起养吗?
请参考一下意见: 黄鳝、泥鳅混养利弊分析 人工养鳝,无论是池塘养殖还是网箱养殖,放养鳝苗时,搭配一定比例的泥鳅是很有益处的,这是因为: 1.黄鳝与泥鳅的食性不同,二者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不同饵料资源,混养的泥鳅还可摄食黄鳝剩下的残饵,减少饲料损失和浪费,既可起到防止水质变坏的作用,还可收获一定数量的泥鳅,增加经济收入。 2.泥鳅比黄鳝活跃,经常上窜下跳,其好动的习性可防止黄鳝因密度过大所引起的相互缠绕,从而保持黄鳝体表正常的粘液,减少鳝病的发生;而且泥鳅的上下波动,增加了水中的溶氧,给黄鳝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但现在人工养鳝大都采用配合饲料,因而需要驯食,在驯食时混养泥鳅是不利的: 1.因为泥鳅与黄鳝的食性不同,对配合饲料的接受能力不同。泥鳅几乎不需经过驯食就可适应,而黄鳝则需要经过一段带强制性的驯食才能适应,驯食时,常常,是黄鳝还没开口取食,泥鳅已将其一扫而光,从而影响黄鳝的驯食时间,甚至使驯食失败。 2.泥鳅好动,取食时上下窜游,使水波动较大,以致部分饲料散失到水中,污染水质,影响配合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驯食时间。由此,人工养殖黄鳝时,最好是在驯食工作结束后再投放一定比例的泥鳅,达到黄鳝、泥鳅互利共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