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用植物学命名法?
植物学中使用的世界通用命名法是由国际植物命名法协会(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简称ICN)指导和规范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1. 根据物种进行命名:植物学家根据植物的相似性和进化关系将其分为不同的物种。每个物种都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即属名(genus)和种加词(specific epithet)的组合。例如,人类的学名为Homo sapiens,其中“Homo”是属名,而“sapiens”是种加词。 2. 层次分类:除了物种之外,植物学家还根据植物的相似性和进化关系将其分类到更高的层次,形成属(genus)、科(family)、目(order)、纲(class)、门(division 或 phylum)和界(kingdom)等级。这些层次的命名通常以拉丁化词汇或希腊词汇来表示。 3. 规范化和优先权原则:ICN有一套规范的规则来指导植物的命名,包括命名的优先权(即根据首次提出的命名为准),如何处理同名物种和同名属等问题。 4. 改变的规则:ICN中的命名规则可能会随着新的科学研究和认识的进展而改变,确保植物学的命名系统能够反映最新的分类和进化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学命名法是专业领域的知识,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深入掌握所有的细节。一般来说,人们更常用的是常用名称或俗名来称呼植物,比如“玫瑰”、“松树”等。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CBN)是专门处理化石或非化石植物(包括高等植物、藻类、真菌、粘菌、地衣、光合原生生物(protists)以及与其在分类上近缘的非光合类群)命名的法规,由国际植物学会议(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IBC)制定。 概述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是1867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植物学会议中,德堪多的儿子(Alphonso de Candolle)曾受会议的委托,负责起草植物命名法规(Lois de la Nomenclature Botanique),经参酌英国和美国学者的意见后,决议出版上述法规,称为巴黎法规或巴黎规则。该法规共分7节68条,这是最早的植物命名法规。1910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植物学会议,始奠定了现行通用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基础。以后在每5年召开的每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后加以修改补充。只到现在这样的国际性大会总共召开了14次(第十四届)。我国正式翻译出版的有蒙特利法规(匡可任译)和列宁格勒法规(赵士洞译),这是目前我国植物命名的主要参考文献。
蒺藜苜蓿的拉丁名怎么说?谢谢?
在权威的植物网站如PPBC、中国植物志网站中没有叫蒺藜苜蓿的植物。 蒺藜,蒺藜科蒺藜属一年生草本。苜蓿,豆科苜蓿属下有多个苜蓿种,如花苜蓿、小苜蓿、紫苜蓿等。
植物介绍牌怎么写?
植物介绍牌是用来介绍植物的基本信息和特点的。首先,要写明植物的学名、科属和常用名称。然后,可以描述植物的外观特征,如高度、叶形、花朵等。 接着,可以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分布区域,包括喜阳光还是喜阴、适宜的温度和土壤要求等。此外,还可以提及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式,如是否耐旱、是否结实等。 最后,可以补充一些有趣的知识,如植物的药用价值或文化象征意义等。整体上,植物介绍牌应该简洁明了,突出植物的特点和价值,让观众对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植物介绍牌是为了向游客、观众等介绍植物的名称、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相关知识而设计的。 在写植物介绍牌时,首先应该写出植物的名称和拉丁学名,再介绍植物的外形、花、果实等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接着,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用途等相关知识,如喜阳、喜阴、喜湿、喜旱等。 最后,可以加入一些文化历史背景,如该植物在哪些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等。总之,植物介绍牌应该简明扼要,准确清晰,让读者对该植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植物介绍牌一般先介绍植物名称,植物的所属科、属,然后介绍植物的习性和分布范围以及科研价值及经济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