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玉米粗缩病,属于病毒病,肥水不合理,温差大,种子带毒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该病传染性强,如果少量发生最好拔出深埋,补苗时最好换个地方,药剂选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病毒抑制剂+调节剂,第二,补充锌肥,加强水肥管理,第三,蚜虫等害虫,可以参考一下药剂,病毒病,宁南霉素或者氨基寡糖素或者香菇多糖或者吗呱乙酸铜或者毒氟磷或者阿泰灵或者画坨+芸苔素或者碧护或者海藻精+吡虫啉或者啶虫脒或者烯啶虫胺吡蚜酮+硫酸锌,最后,农事操作(打顶,抹茬),尽量先管理健株,最后一起管理病株,最好轮做,不要重茬
玉米粗缩病原因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性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内都可感染,但主要发生在苗期,感病后玉米节间缩短,叶片重叠并僵直,早期感染植株严重矮化,无法长高。一般没有产量;后期感染从感病部位以上节间缩短,叶片开始重叠,后期感染以感病程度轻重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下减产可达30%左右,甚至达到50%。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是由一种带毒的灰飞虱传播的,与种子质量几乎无关。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侵染发病也轻。 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果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相遇,发病严重,所以玉米播期和发病轻重关系密切;该病发生与带毒灰飞虱数量及栽培条件相关,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期相遇易发病。套种田、早播田及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重。
怎样防治玉米粗缩病?
①品种选择。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②调整播期。尽量缩短小麦、玉米共生期,使玉米在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春播玉米应当提前到4月中旬以前播种;夏播玉米则应集中在5月底到6月上旬为宜。 ③清除杂草。清除路边、田间杂草,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的传毒。
关于这个问题,玉米粗缩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是玉米叶片上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曲线条纹,叶片变薄,叶缘卷曲,最终导致叶片枯死。以下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最好方法之一。 2.合理施肥:适量施肥,保持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玉米抵抗病害的能力。 3.合理管理田间环境:玉米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及时清除病叶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 4.使用化学药剂:在病害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期,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生物防治: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如拮抗菌、有益微生物等,帮助玉米提高抵抗力,预防和控制玉米粗缩病。 以上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几种方法,建议在防治过程中综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 提倡不种春玉米近几年,正处玉米粗缩病流行年份,若改革耕作制度,不种春玉米,改种其他农作物,切断毒源传播途径,可促使该病及早消退。 2. 选用抗病品种这是解决玉米粗缩病危害的经济有效的途径,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3. 调整玉米播期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5月上中旬播种的玉米,出苗后正赶上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再者玉米的3-5叶期易感病,
玉米出现象胶的原因?
可能是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 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玉米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玉米缺肥造成的。 有可能是田间密度大、湿度大,通风不良所造成的。 玉米出现这样的现象是肥水管理不佳造成的。 可能是密度大,肥力不足造成的。 玉米出现这样现象是田里土壤水份过多。 玉米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纹枯病。 玉米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
这是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土壤传播、局部侵染的病害。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原因:一是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决定。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及连作、加上干旱的气候、施用未熟化的有机肥或种子带菌,会导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致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初次侵染源增多,这是该病发生较多的首要原因。 二是由于气候因素决定。 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也不易失去活力而死亡。夏季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越冬的孢子萌发出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玉米幼嫩组织,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入玉米幼嫩组织的表皮内产生病瘤,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此外,土壤贫瘠、干旱的田块玉米抽雄前后不能及时灌水施肥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下降,如遇微雨多雾天气,就会严重发病。 三是品种的抗病性影响。 品种的抗病性是相对的,只要环境条件适宜,都有发病的可能性。但是,品种之间抗病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强些,有的弱些。 此外,玉米瘤黑粉病主要随风雨、昆虫传播。偏施氮肥、虫害造成伤口等因素也是致病原因。种子表面带的病菌远距离传播到玉米的幼嫩组织上,可萌发并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经伤口侵入也是黑粉病产生的原因之一。
密植导致局部潮湿温暖。玉米密植固然可以提高产量,但是,也为粘虫创造了繁衍的温床。 今年北方多雨的气候,使本来应该飞迁的粘虫,因遇到降雨而不能飞迁,或者在飞迁过程中遇雨迫降,从而危害一方粘虫比较喜欢密植的作物,玉米田不透风,潮湿高温为粘虫爆发创造了有力条件。 玉米正好适合其习性,故大量吞噬玉米,造成一些地方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东北粘玉米籽粒中有较粗的蜡质状胚乳,较像硬质玉米和马齿型玉米有光泽的玻璃质(透明)籽粒。其化学性状和物理性状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这个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上。胚乳中100%的淀粉是支链淀粉。此类玉米除作为菜用玉米被人类鲜食外,用作牲畜饲料可提高饲喂效率。也有工业用途。有糯性,俗称粘性。
玉米粗缩病的鉴别方法?
回答如下:玉米粗缩病的鉴别方法如下: 1.观察病叶:玉米粗缩病的病叶呈现出黄化、烧焦、干枯等症状,与其他病害的病叶有所不同。 2.观察病株:玉米粗缩病的病株呈现出生长迟缓、株高矮小、叶片卷曲等症状,与其他病害的病株有所不同。 3.检查病斑:玉米粗缩病的病斑呈现出凹陷、颜色暗淡等症状,与其他病害的病斑有所不同。 4.进行病原检测:利用PCR、ELISA等技术检测病原,确认是否为玉米粗缩病。 5.进行病原学鉴定:将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形态学和生理学鉴定,确定是否为玉米粗缩病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