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草醚的毒性和作用特点是什么?
毒性:低毒 作用特点 该药为触杀性的新型苯基吡唑类苗后除草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的 原卟啉4氧化酶,并利用小麦及杂草对药吸收和沉积的差异所产生不同活性的代谢物,达到选择性地防治小麦地杂草的效果。 外观为白色固体,比重1.565(24℃),熔点126.4℃-127.2℃, 蒸气压 1.6×10^-8Pa(25℃), 溶解度 水 0.082 mg/L(20℃). 制剂外观为白色悬浮液体,比重1.023,pH6.84(24℃,1%的稀释液). LD50/LC50急性经口:5000mg/kg;急性经皮:2000mg/L。
答:吡草醚的毒性:低毒。作用特点:属苯基吡唑类苗后触杀型除草剂,施用后抑制植物 体内的原卟啉原氧化酶,并利用小麦及杂草对药剂吸收和沉积的 差异,产生不同活性的代谢物,加速杂草死亡,而对小麦安全。在 土壤中残效期短,对下茬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
世界三大除草剂?
二甲戊灵,也叫又名二甲戊乐灵,也经常被叫做除芽通、菜草灵、胺硝草、除草通、施田补,属于苯胺类除草剂,低毒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土壤中的有效期可长达45-60天,易溶于甲醇、丙酮、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选择性除草剂,常用剂型为33%二甲戊灵乳油。 氯氟吡氧乙酸,又叫使它隆,属于吡啶氧乙酸类除草剂,是一种是有机环杂类、内吸传导型苗后除草剂,具有典型的激素型除草剂反应。该药使用安全系数比较高,在土壤中易降解,半衰期较短,一般对当茬作物和后茬作物都不会造成药害。常用剂型为22%乳油。 氯氟吡氧乙酸药物在使用到杂草上以后,会很快被杂草吸收并传导到杂草植株的各个部位,使杂草出现植株畸形、扭曲等典型激素类除草剂的反应,直至干枯死亡,进而达到除草的目的。2甲4氯与2,4-D丁酯很相近,二者都是除草剂,名字也很相近,但属于不同类型的除草剂。2,4-D丁酯,属于广谱性、激素型除草剂,一般常用语防治麦地、水田中等禾本科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和一些恶性杂草。但它易漂移、残留大、污染性高、使用条件要求高,使用不当很容易发生药害,在此不做重点介绍。下面重点介绍二甲四氯 药物特性 二甲四氯,又叫2甲基4氯苯氧乙酸,是一种苯氧乙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除草剂,也是一种低毒类药物,药性作用机制与2,4-D大体相同,在药效发挥和作用速度要比2,4-D低慢,但在使用安全性上要比2,4-D丁酯高。用药成本低、除草效果快、基本无残留、低毒安全,是二甲四氯的主要优势,和草甘膦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消除抗药性杂草的防护,而且可以加快灭杀杂草的速度。
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是三大灭生性除草剂。各有其特点与优势,植保人几乎都能说上那么几条,但言简意赅的总结和概括还是不多见,值得总结,而且容易熟记。 例如,草甘膦在生产上使用年数长,目前不少杂草如小飞蓬等对该药已产生较强抗性。该药除草速度相对较慢。
二苯甲除草剂的原理?
二苯醚类(diphenylethers)除草剂的基本结构:常用品种且占多数品种为对-硝基二苯醚。在这一类中邻位取代的品种占重要地位。它们具有光活化机制。目前生产中应用的都是此类除草剂。常用二苯醚类除草剂的特点: ①多数品种为触杀型除草剂,可以被植物吸收,但传导性差; ②邻位置换二苯醚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或破坏脂膜,其靶标酶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x); ③防除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多数品种防除阔叶杂草的效果优于防除禾本科杂草; ④该类品种对所应用作物安全性略低,应用剂量严格; ⑤对高等动物低毒。
甲草胺与乙草胺的作用与区别?
甲草胺和乙草胺都是草甘膦类除草剂,它们的作用和区别如下: 1. 作用机理不同:甲草胺和乙草胺的作用机理都是通过抑制植物中的5-磷酸鸟苷酰化酶(EPSPS)来杀死植物。但是,甲草胺是一种高效的、快速的除草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EPSPS的作用,阻止植物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从而杀死植物。而乙草胺则是一种缓慢的、持续的除草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EPSPS的作用,阻止植物中花氨酸的生物合成,从而杀死植物。 2. 适用范围不同:甲草胺适用于杀死多种草本和木本杂草,可以用于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作物的除草;而乙草胺适用于杀死一些难以控制的草本杂草,如苜蓿、牧草等,一般不适用于主要农作物的除草。 3. 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不同:两种除草剂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甲草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的非靶标植物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时期。而乙草胺则相对较为安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但也需要注意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甲草胺和乙草胺都是草甘膦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适用范围、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来进行作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