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作物有哪些?
1、小麦:禾本科植物,在世界各地都有栽种。 2、大麦: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栽种。 3、燕麦: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地都有栽种。 4、水稻: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是亚洲重要谷物之一,我国的南方为主要产稻区。
水稻驯化过程?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诸国人民的主食。今天的栽培水稻主要分两大变种,即籼稻和粳稻。籼米窄长,黏性较小;粳米圆短,入口黏糯。 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两类水稻都是由野生稻经人类驯化而来的。最早的驯化野生稻的“实验田”就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中,已经有了大量与栽培水稻相关的发现。 水稻驯化的起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9000至公元前7000年间,即距今11 000~9000年间。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陶片中,就留下了稻壳的印痕,土中还残留着大量稻壳。虽然这些稻米的形态仍与野生稻相仿,但当时的人们显然已经在有意识地采集稻米,把它当作日常的口粮了。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居住在今天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的人们,为扁平的骨片和木板接上手柄,制成简易的农具进行耕作。这时的水稻正处于驯化的转变期,人工选择过程已经启动。代表公元前4900年至公元前4600年间文化的余姚田螺山遗址,还出土了谷粒不易脱落的谷穗,它正是这一转变过程的一大佐证。 公元前4000年左右,水稻的驯化过程基本完成。江苏苏州唯亭的草鞋山遗址和昆山绰墩山遗址都出土了小片的稻田。绰墩山的稻米比其他更老遗址的谷粒都宽,呈现出驯化水稻的特征。 也就是说,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先民,花费几千年的时间,终于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驯化出了合口的稻米。此后的2000年间,这种作物又传播到黄河流域,成为中原地区的主食,同时南下印度、东南亚,并东进朝鲜半岛和日本,开始了新的世界之旅。 如今人们栽培的水稻,与自然界中的野生稻已经很不一样了:它的谷穗少芒,谷粒较大较圆,而且成熟时不易脱落。这种变化正是人类对稻进行驯化的结果。
脱芒是什么?
脱芒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芒刺脱落。芒是指植物的尖刺,脱芒则是指植物的尖刺脱落。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形容某些植物的特性或者状态,例如有些植物的果实上有芒刺,如果这些芒刺脱落了,就可以用脱芒来形容。 在一些地方,人们也会将脱芒作为一种迷信现象。认为如果家里的植物脱芒了,就意味着有好事发生,或者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需要特别注意。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一种迷信观念。 总之,脱芒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用于形容植物的状态。同时,在一些地方,人们也将脱芒作为一种迷信现象来看待。
稻谷有芒什么意思?
水稻的芒主要是指颖壳上面带有倒锯齿的针状茸毛。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指水稻稃壳顶端有没有芒,也就是稃壳顶端有没有尖毛。无芒品种有利于收割、脱粒,以及稻谷的加工,收集芒可以在水稻脱粒、晒谷或扬谷时进行检查一下有没有没有用的
水稻为什么会有芒?
水稻的芒是指颖壳上面带有倒锯齿的针状茸毛。水稻有芒无芒是品种特性决定的,是由本身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