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班的另一发明标志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则的,以及根据占卜的规则(风水)哪些是不吉的。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买到。锯对于锯的发明鲁班是非常重视的。或是受一片齿形边的草叶割破了手指的启发,或是看到一只蟋蟀用其锋利的牙齿切割并吃掉食物而离去。不管怎样,多数描述如下。鲁班和工匠们遇到一个任务,要求他们砍伐大量的木材。一连砍伐几天,他们都已筋疲力尽,所用的斧头也钝了。这时,鲁班忽被一片草叶割破了手指,他当即想:照这样子做成个工具砍伐木材定是个好办法。他选了一片竹子,用斧子在其边缘砍了一行牙齿。这个新锯很容易锯断树皮,当他来回横锯此树时,软的竹齿很快就磨光了。然而这却证明了锯可断木的原理。于是鲁班放下手中活去铁匠那里,让他准备一块象斧头一样硬和锋利的铁板,然后弄成齿形。鲁班有了这个人工制做的第一个锯片,将其用在一个木屋架上,便可准确而不费力地切割木材。
2、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
3、鲁班发明刨的故事
4、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输般,因为“般”与“班”同音,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称之为鲁班。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6、不存想到磨刀来回速度过快,冒起了磨刀灰,苍了王母娘娘,这时龙母娘娘说我有办法,弄点水放到磨石上就没有灰苍了,当时磨刀石旁边什么盛水工具都没有。龙母娘娘开口道我有办法让雨水从天而降,王母娘娘说今天你给我弄来磨刀雨(水),六月六我给你来个深海龙晒衣(睛天)。
7、鲁班发明栓的故事
8、这项发明最终一句话归于鲁班的妻子。在古时候,雨天和炙热的夏天困扰着人们,人们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这样一个传说,鲁班围绕着他的四邻建造了许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让人们在狂风暴雨的季节自由地外出活动。鲁班的妻子这时照着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样式,制成了一个重量轻的竹亭子且带油纸--这当然就是雨伞。他的妻子对鲁班说:“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动。我的伞,能带它到处走动并可以在各种季节里提供防护。
9、鲁班发明三角板的故事
10、鲁班的另一发明标志是栓。在古代,人们所使用的栓被制成鱼的形状挂在门上。Needham指出,鲁班用形状象捣棒钥匙取代了这些栓,这决定于准确的配合部分的功能。鲁班的技艺就能制造这样一个装置,而且据说,他还发明了"锁的制栓"至今仍被用在许多锁中。鲁班的另一些发明的标志是钻头、楔、辘轳、铲和碾米用的石磨。石磨的发明,当时是鲁班看到一位老妇人在使用捣捶和臼时费了很大力气。他反复考虑后,做了两块厚石头片切成圆柱,然后在其表面做上孔洞空心,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将麦子和米置于其间,当上面的圆柱转动时,粉末(或面粉)便出来了。
11、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12、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13、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14、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15、五月十三下了雨(大小不等),六月六才会是睛天,否则相反十三不下雨,六月六就会下雨(大、小雨不等)。这就是五月十三磨刀雨(大小雨不等),六月六龙晒衣的传说,不过这个神话传说有点准确,不防国人们注意观查,记录这个神话故事的真实与否。
16、传说五月13与6月6的神话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王母娘娘与南海龙王娘娘同时到凡间游玩,路过一家门口磨刀石上放了一把莱刀,王母娘娘瞬间有了好奇之心,走到磨刀石旁边就拿起菜刀到磨刀石进行来回磨刀。
17、鲁班的故事1
18、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
19、鲁班发明伞的故事
20、鲁班的“刨”
21、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通过一根线(用墨斗浸湿的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工匠们至今仍称这种墨斗为班母。
22、在水母楼北面,拾阶而上,有一小巧玲珑的祠院,居高临下,景致十分幽雅。殿前悬有巧思人神的匾额,祠内神完上塑着一位和蔼清瘦的老人,便服随身,一看便知是饱经风霜的劳动人民的形象
23、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24、在鲁班以前,木匠仅用斧子和刀来弄平其建造用的木料,结果既使干得很好,也难也令人满意。后来鲁班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发现,他使用的刀片越薄,所制造出来的表面越平,干起来也越容易。这样,这种刨逐渐地从鲁班的实践中加以演变,最初用较薄的斧刀片,后来用一个刀片固定到一块木头上再横穿以手柄,最后刀片固定到木槽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刨。鲁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发明家,前启发了她的丈夫。当鲁班刨平木料时,她不得不站在木料的一端握住粗糙的厚板。由于她还要尽其它的义务,做这样的事是很不理想的,所以她为刨木工作台发明了一个木槽以抵住鲁班刨木撞击的压力,使刨木成为可由一个人来干的工作。由她发明的木槽被称为班妻。
25、说起老人的名字,恐怕是无人不知。他就是我国春秋时代的著名能工巧匠鲁班。他复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音,又因他是鲁国人,故称为鲁班。相传木匠、石匠、泥瓦匠的工具都是鲁班发明的,所以各种匠人把他当祖师爷来敬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