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哪句表达惊喜?
登山前,诗人为春光逝去而感到遗憾;登山后,当一片春景映入眼帘时,又感到由衷的惊喜和宽慰。用对比的手法,作者把人间“芳菲尽”与山寺桃花“始盛开”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发现山中花开得惊喜之情。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题大林寺桃花诗全文?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写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__人间四月芳菲尽,__山寺桃花始盛开.__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然现象?
山上山下温度不同,气温回暖有个先后时间差,植物的习性才会有些差异,所以导致了,山下春花已经凋谢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大林寺桃花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赏析?
一是用了对比: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二是借代: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 三是拟人: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 赏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桃花诗中的长恨是什么意思?
大林寺桃花诗中的长恨是常常惋惜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1、注释 长恨: 常常惋惜。 无觅处: 无处寻觅,到处都找不到。 始盛开: 刚刚开始绽放的花儿。 春归:春天回去了 转入: 从别的地方转过来,转变原来方向而进入某地或某方面。 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诗人并不是长恨过什么,这里的“恨”是遗憾、常常惋惜的意思,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