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水稻苗床青枯病和立枯区别?
区别在于。青枯病生理性病害,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立枯病是秧苗枯黄卷缩,青枯病是植株迅速萎蔫。 水稻立枯病是病菌侵染引起,属于病理性的,青枯病是生理性的。 立枯病是水稻秧苗的主要病害。立枯病是枯黄,青枯病是青枯。 看颜色识别,青枯病病死植株绿色,立枯病病死植株褐色。 立枯病是水稻苗床主要病害,青枯病是水稻的生理性病害。
水稻青立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气候影响。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水稻是喜温作物,当温度低、苗床湿度大时水稻抗病性下降,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发生黄枯。如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温度突然升高,昼夜温差大,加之苗床湿度大,造成水稻秧苗弱,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差,而高温使得水分蒸发迅速,幼苗吸收水分和叶片蒸腾比例失调,常引起水稻幼苗发生青枯,严重的致使秧苗枯死。 2.播种量过大。密度过大,秧苗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不均衡,相互争肥、争水、争光,加之昼夜温差大,高温秧苗易徒长,秧苗根系发育不良,秧苗地上地下生长发育不协调,形成徒长苗,在突然出现高温或通风状态下易出现青枯,徒长苗弱苗抗病性差,易病原菌侵入发生立枯。 3.壮秧剂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壮秧剂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比如直接将壮秧剂混少量过筛土扬在摆好的秧盘床土上面,采取浇水的办法施入,甚至有直接将壮秧剂散在盘土之上浇水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肥害、秧苗长相参差不齐,且苗弱,进而诱发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还有部分农户存在壮秧剂混拌不均匀,混拌后没有闷土的流程,摆盘装土与播种时间间隔过长。导致壮秧剂有效的酸度和肥料挥发损失。 4.苗床酸碱度失调。由于使用壮秧剂方法不当,造成壮秧剂内调酸剂挥发损失或调酸不均匀,加之,农户很少自主调酸完全依赖壮秧剂。苗床在2.5叶期ph值明显偏高,不适宜水稻秧苗生长,利于立枯病菌等土传病害的繁殖和入侵。 ?? 苗床青立枯病预防措施 发现秧苗出现病症,不要盲目用药,要结合秧苗生长环境条件来防治。以防病为主,治疗为辅。通过改善苗床酸碱度、温湿度、补充速效养分,如苗床使用硫酸铵、促进秧苗生根,喷施生根药剂、施药控制立枯病病菌,如恶霉灵、甲霜灵、多菌灵等,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时、因地、因苗进行防控。打药后要洗苗,以免对叶片造成损伤。 ??
水稻死苗的原因和防治?
1.可分为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种,生理性死苗主要是由高温、低温和秧田管理不当所造成的烧苗、青枯和黄枯,严重的出现死苗,常成片发生。侵染性死苗则是由病菌所引起的绵腐病,多发生在3叶期前长期淹水的湿润秧田和播种后遇低于10℃以下的低温,秧苗根系活力减退,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引起根系生长缓慢,秧苗抗性下降病菌乘虚而入,侵染秧苗,造成烂秧,发病时先在幼苗基部长出白色绵毛状物,以后再变成土黄色,病害开始是点状发生,如未及时治疗,便迅速向四周蔓延而成片腐烂死苗。 2.防治方法:绵腐病:由低洼积水、深水灌溉引起的,应及时撤水晒田。长期阴雨低温、膜内通气不良,导致绵腐病蔓延,待天气稍暖时,适当揭膜,促进通气,并及时施药防治,可采用0.1%硫酸铜溶液喷雾防治,并能兼治青苔,或每亩用草木灰25千克撒施,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由高温、低温和秧田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性青枯和黄枯死苗时,可用60%的敌克松300—500倍液兑水喷雾,同时,也可叶面喷施
水稻死苗的原因和防治?
据了解农村种植庄稼技术,水稻秧苗和大田水稻秧如果死苗,首先要现场调查死苗原因,如病虫害,种籽,低温等都能造成水稻死苗。如果病虫害可用药剂喷雾,秧田低温可加水增温,种籽问题可以换种。
水稻立枯病怎么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稻农在进行水稻育苗时,秧苗在苗床上从死芽,针腐至黄枯或青枯的各种病状总称。 一般情况下水稻播种五至六天以后即可破壳出苗。出苗后若在此期间遇上极端性低温天气或生长不良环境,秧苗就会零星发病。 如果是水田育秧,苗床上可见铁锈色胶状物。如果是旱育早发育秧,则可以看见秧苗部分幼芽扭曲,有的腐烂致死。能够出土的秧苗在茎基部可以看见白色絮状霉层。 要及时处置这些苗床病害,稻农最好的办法是掲开薄膜放风,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然后用氨基酸叶面肥对秧苗进行调理,增强其生长的抗逆性。 此外,当秧苗长至两叶一心或者三四叶时,秧苗早晚恢复生长不显病状,而在中午略显萎焉。随着时间推移,秧苗出现枯萎,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黄得厉害,心叶纵卷不张,仅留少许青色。 检查秧苗根部,主根不发达,白须根很少呈暗褐色,根茎基部水浸状。当茎基部水浸状融合秧苗一周时,整株出现枯死但是不倒伏。因此,黄枯型立枯病稻农又将它形象地称之为"站着死"。
水稻立枯病怎么防治?
水稻立枯病提前预防。在水稻秧苗1.5-2叶期时,就要开始喷施预防立枯青枯病的药了。 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