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铁皮石斛禁忌 > 中国农业发展史简述,中国有哪些农业制度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简述,中国有哪些农业制度发展史?

时间:2024-05-24 12:20:47

中国有哪些农业制度发展史?

土地制: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 耕作方式 :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美国农业发展历史?

一阶段:乡村生活时代,1900-1929 本世纪前几十年的计划集中在农场生活,那个时代被看成是农村生活。尽管改善农村生活的动机主要源于“农村问题”的反对建议,但是双方观点都是乡村运动的一部分,一种主要基于城市对乡村生活条件的日益关切的表现。 二阶段:新政,1930-1945 在30年代的新政期间,农业发展政策是联邦政府应对大萧条的反应之一。但仍主要以农场和农民为中心。此间主要的农业计划包括《农业调整法案》(1933)和《土壤保护和国内分配法案》(1936)管理下的那些计划,成为此后整个世纪农业政策的核心。 这些计划通过直接支付生产者,土壤保护技术支持和成本共享实现了面积削减。 三阶段:战后时期,1945-1960 战后早期,在总统杜鲁门和农业部长Charles Brannan的管理下,贷款和技术支持计划仍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和工业发展。比起新政时期更加注重联邦和当地政府的结合,与那些导致更直接的联邦农业支持计划的批评保持一致。 艾森豪威尔政府实施了一项新计划,专注于向当地社区发布经济发展信息。为数不多的得到联邦资助的计划被设计成示范试点,为当地领导依据自身资源和需要去学习和采纳树立了榜样。 美国农业部视当地政府积极性和草根阶层的控制为农业发展工作的关键。

从1947年到2017年,美国农产产值占GDP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1990年以后,农场产值占美国GDP的比例基本低于1%。从2013年到2017年,美国农场产值呈负增长趋势。在美国农场产值的构成中,雇员报酬占比在20%上下浮动。从1998年到2017年,美国政府农场净补贴(产品及关税为负说明存在政府补贴)总体呈下降趋势。农场运营毛收益受农场产值下降的影响,也在2013年后呈现下降趋势。 从1998年到2017年,美国农场的税前利润总体呈上升区域,税前利润占产值的比例也增长到6%以上。固定资产折旧占农场产值的比例在1.8%到5.5%之间。随着税前利润率的增长,美国农场未分配利润(净利润)也从负值变为正值,政府补贴也相应减少。美国农场总收入有85%以上来自现金收入,随着政府补贴的逐渐减少,现金收入比重呈增长趋势。美国农场现金收入来自牲畜和产品、作物两大类产品,这两类产品的收入占比基本都在50%上下波动,其中,肉类收入占比在30%上下波动。谷物收入占比从2005年到2013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美国农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延伸、完善、升级的过程。182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商品化阶段,农业不仅是生产问题,而且开始向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方面延伸。到了1860年,美国第一次农产品过剩危机爆发,促使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升级,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并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融合。目前,虽然美国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但是,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至少占到了总人口的15%以上。在美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体系,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体系,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都很健全。这些体系与农业生产体系密切相联,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业产业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有力地支撑着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体系正在形成。目前的问题是,产业体系内部的有些体系还不健全,体系之间联系不密切,整个农业产业体系的功能没有充分建立。

中国古代水稻的发展史以及影响?

发展史: 我国栽种水稻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栽稻最古老的国家。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水稻在农业生产中就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稻字,并且还有占卜稻谷生产丰歉的记录。而且当时人们还知道为稻田开凿沟渠,引水灌溉。可见当时水稻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考古学者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曾发现有稻谷壳和炭化了的稻谷凝块,它们可能是最早栽种的水稻遗物。

中国固有农作物?

小米 高粱 大豆 小麦 大米 中国农作物发展史的整理 母系氏族:半坡种植粟,菜,麻;河姆渡种植水稻. 商朝: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秦汉:西域传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 南朝:小麦种植开始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提高. 唐朝:吐蕃种植青稞,小麦,荞麦,豌豆,蔬菜种子传入西藏. 北宋:粟,麦,黍,豆从淮北传到江南,两广;越南传入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树在福建和长江中下游广植 南宋:太湖流域盛产稻米;棉花种植从闽粤扩展到江淮. 明朝:江南双季稻,岭南三季稻;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传入我国;桑 ,麻,棉广泛种植,棉布成为人民主要衣料.

中国农工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 概 述 ;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才能持续发展;如果农业衰落或中断了,其文化和历史就难以为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它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历程?

回顾7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指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指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的两个最急迫的问题,第一是国家的安全,我们建立了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国防工业,尤其是尖端武器,像“两弹一星”和核潜艇,我们研制成功了,所以国家安全问题解决了。第二,就是我们在当时低收入的条件下,筹措了大量的资金来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情况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靠外援是几乎没有的。 ·经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

第一,中国经济于民国时期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起飞”,真正的起飞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并于70—80年代走上正轨。 第二,计划经济时期为后来改革开放时期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较好的经济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 第三,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制度条件。 第四,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具备较好的条件。

农耕发展史简短?

商周时期已出现了许多整地农具,除了耒耜之外,还有金属农具锸、钁、锄、犁等,说明当时对整地已相当重视,但没有达到土地深耕。 春秋战国时期对整地已明确要求做到“深耕熟耰”。《庄子·则阳篇》:“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即要求深耕之后将土块打得很细,可以减少蒸发,保持土中水分,以达到抗旱保墒、促使增产的目的。深耕的程度要求做到“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吕氏春秋·任地》)。即要耕到有底墒的地方,以保证作物根部能接受到地下水分。因此战国时期整地的劳动强度就十分大,需要有更适用的农具,于是铁农具就应运而生,得到推广。 所以我认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农耕技术已经初步成熟,而秦汉之后,则更加完善。

中国农业史的发展:从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看千百年间农业耕作历程。 中国作为公认的农业生产大国,土地的耕作和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似乎可以作为一本传承千年的史书。如果以生产工具为依据,可以将耕作方式划分为不同时期,但不论是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还是铁犁牛耕的劳动方式、亦或是石器时代的耕作手段……这些传统而又厚重的耕作方式都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华夏民族。 在漫长的人类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也在不断探索和发现着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可以说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永不止步。百姓们对于耕作方式的探索和生产工具的革新似乎也从未停歇,而我们作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受益者和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发扬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