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铁皮石斛禁忌 > 杂交水稻研究过程

杂交水稻研究过程

时间:2023-11-13 14:38:27

本文目录一览:

杂交水稻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一)、制种基地的建立 1、基地选择 在选择隔离条件好,无检疫性病虫害,土壤肥沃,地势开阔的田块,排灌条件好,集中连片的基础上,选择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易于管理的地方,建立制种基地。 2、制种田选择 应选择地力均匀,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非冷底田进行制种。两系制种田无水库水和冷浸水灌溉制种田。 (二)、制种季节的选择 应根据不育系对温、光、湿度等因素的要求和种性特点,结合当地制种基地的气象资料,综合考虑,安排制种季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宜安排在夏秋季制种。

袁隆平从哪一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1964年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天然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

我在以前的新闻中看到,袁隆平院士在海南发现了野生稻,袁隆平老师即在试验田里与现有稻杂交,通过很多次的试验,成功完成了杂交水稻。亩产量超千斤。袁隆平老先生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国家荣誉奖章,另我国現在帮助第三世界种植袁隆平老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

天然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 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请问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如下: 1964年,袁隆平受一株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的启发,率先在籼稻中开展雄性不育的研究。 1966年,袁隆平首次报道“水稻的雄性不育性”,提出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育种设想,开启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0年,在湖南省随后推广到全国稻作区开展了由农技人员与农民社员相结合寻找不育系的群众运动。

请问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袁隆平教授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袁隆平教授和他的团队不断进行试验和改进,最终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其中,1974年推出的“超级稻”品种,创造了每亩产量达到了10,000斤的惊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