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铁皮石斛禁忌 > 吡虫啉使用方法和用量

吡虫啉使用方法和用量

时间:2023-11-16 15:48:56

本文目录一览:

噻虫嗪颗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1、种子处理 噻虫嗪在种子处理上,用途很广可用于小麦、花生、大豆、水稻等大田作物,播种前可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照1:400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金针虫、蛴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2、土壤处理 可在播种或定植前,用4%噻虫嗪颗粒剂撒施、条施或穴施,也可有效防止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和兼治蚜虫、褐飞虱、白粉虱、烟粉虱等地上刺吸式害虫。 3、定植灌根 对于育苗移栽的蔬菜、烟草等作物,也可在定植时,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2000倍液结合浇定植水进行灌根,然后覆土,也可有效防止地下和地上害虫的危害。 4、混配喷雾 噻虫嗪叶面喷施,可与烯啶虫胺、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混配,常见配方有50%烯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2%高氯氟·噻虫微囊悬浮剂、35%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等复配制剂。 5、强根壮苗 噻虫嗪能够激活植物相关作用酶,使得植物体内产生抗逆蛋白,另外噻虫嗪还能影响植物体内吲哚乙酸、赤霉素、脱落酸等物质合成,使得植物根系长得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6、杀虫 噻虫嗪还能用于农作物杀虫,防治稻飞虱,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6~3.2克,直接喷在叶面上;防治棉花蓟马,每亩用25%噻虫嗪13~26克(有效成分3.25~6.5克)进行喷雾;防治柑橘潜叶蛾,用25%噻虫嗪3000~4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33毫升。

吡虫啉的正确使用方法配比?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应根据防治对象来定。对于作物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发生严重时,可以使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或者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 防治柑橘潜叶蛾时,可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间隔10-15天喷1次,连喷2次。喷洒时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避免应温度太高降低药效。

喷必红和吡虫啉,混合用?

喷必红和吡虫啉可以一起使用,两者互不冲突。不过,混用的时候要把握好用量以及各自的浓度,否则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

吡虫啉消灭蚜虫最简单的方法?

吡虫啉消灭蚜虫最简单方法如下: 方法一:冲施或者滴灌治虫,这个方法使用得最多,我们可以使用10%的吡虫啉,一亩地按照一公斤冲施,按照这个方法使用,不建议太提前,一般在害虫发生初期(刚看见有虫),使用效果更好!太提前的话,会影响药效!当然,我们除了使用单一的吡虫啉,还可以使用一些复配的方案,比如高氯吡虫啉等,能增加效果! 方法二:撒施吡虫啉颗粒剂防虫,这个方法建议在作物种植时使用就行,相较于方法一,持效期会更长,不建议在害虫高发期使用。如果是全田撒施,可以选择2%的吡虫啉颗粒剂2000-3000g一亩地撒施,也可以采取丢穴的方法,移栽时,每个苗穴丢2%的吡虫啉颗粒剂3-5g,后期害虫发生量也会明显减少!

吡虫啉消灭蚜虫最简单的方法?

选用10%的蚍虫啉兑水配成2000倍浓度的混悬液喷洒发生蚜虫灾害地块的农作物茎叶。喷洒一次不行,可以隔15天再喷洒一次

吡虫啉消灭蚜虫最简单的方法?

发现蚜虫时,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每包,按包装要求稀释2000倍,实际使用1000倍左右也行,蚜虫很好灭的,浓度你按实际效果来,稀了效果不明显再加大浓度。 发现大量蚜虫时,及时喷施农药。

吡虫啉喷兰花用量?

0.5克。 1、作用:70%吡虫啉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当害虫接触到该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能力受阻,从而使害虫麻痹死亡。 2、使用方法: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蚜虫时,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3g兑水30-45kg均匀喷雾,一般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次。

吡虫啉的用法和用量?

使用方法 1、使用浓度 吡虫啉主要防治苹果瘤蚜、梨木虱、桃蚜、粉虱、卷叶蛾、斑潜蝇等害虫,使用时将10%的吡虫啉兑成4000-6000倍溶液进行喷雾,或者用5%吡虫啉乳油兑成2000-3000倍液。 2、适用作物 吡虫啉使用于油菜、芝麻、菜籽等作物上时,可以用40毫升药剂兑水10-20毫升,然后包衣2-3斤种子,用在烟草、红薯、葱、黄瓜、芹菜等作物上时,应该将吡虫啉兑水40毫升,然后与营养土充分搅拌,再栽种植株。

300毫升吡虫啉的用量是多少?

1. 吡虫啉每亩用量为50-100毫升。 2. 吡虫啉是一种杀虫剂,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其用量取决于作物类型、害虫种类、害虫密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用量在50-100毫升之间。 3. 在使用吡虫啉时,需要注意按照标准用量使用,不要超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也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措施,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