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听到的戏词出自《牡丹亭》中哪一篇?
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一段唱词。 红楼梦原文: 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 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牡丹亭》原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 作者朝代:明代 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牡丹亭和哈姆雷特的共同思想?
汤显祖 和 莎士比亚 堪称世界 戏剧 的两座高峰,在 十六世纪 晚期和十 七世纪 初同时出现在 东半球 的中国和 西半球 的英国。 《牡丹亭》 与 《哈姆雷特》 分别是其代表作,两部戏剧的共同思想是人文思想。中国当时的人文精神并未对传统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 欧洲人 文精神把人、人性从 宗教 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后来的 启蒙运动 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 出现不同影响的原因: 中国: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统治加强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西方: 欧洲 资本主义 发展程度较高,强调 人文主义 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共同愿望。
牡丹亭的由来?
《牡丹亭》是元末明初文学家汤显祖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讲述了一个美丽少女柳如是与书生张生相爱、分离、重逢的故事。 据传,《牡丹亭》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秋娘和宋代画家郎世宁的真实故事。杜秋娘原本是唐玄宗时期一名才女,但因为她不愿意出嫁而被迫入道成为尼姑。后来,她在洛阳城南草堂中遇到了郎世宁,并与他坠入爱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最终未能在一起。 汤显祖在这个历史事件基础上进行改编并加以发挥,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浪漫动人、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备受推崇,并对后来中国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牡丹亭是上海崇明区一种传统的民乐演奏形式,起源于道光年间,流传于崇明一带,相传为"瀛洲古调派琵琶”大师王东阳所创。
牡丹亭故事情节,人物评价?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以下是《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评价: 故事情节: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年方二八,尚未婚配。一日,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醒来后便郁郁寡欢,相思成疾,最终香消玉殒。杜丽娘的魂魄来到地府,判官告知她,如果能够寻找到梦中的书生,她便可以还阳。在柳梦梅的帮助下,杜丽娘最终起死回生,并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人物评价: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至情至性,或善良纯洁,代表了汤显祖以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个性和自由的向往。其中,杜丽娘是一个勇于追求爱情和自由的女性形象,为了爱情,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表达了当时女性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柳梦梅则是一个富有才情和勇气的书生形象,他在帮助杜丽娘还阳的过程中,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主体思想的深刻性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成为明代戏曲的优秀代表。它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这是一曲“情”的颂歌,是以情抗理在戏曲界的胜利。这部作品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作,历来被许多文学研究家所重视,并有许多文人对这部作品谈出了很多具有独到见解的看法。《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敢于追求自由爱情、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在理想实现的艰辛过程中历经四个阶段的成长,由最初的端妍恭顺的大家闺秀到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再到生死相恋的"至情"人,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勇敢斗士。在杜丽娘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思想,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抗争,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牡丹亭上结局?
《牡丹亭》结局:杜丽娘借尸还魂,与柳梦梅结成夫妻。 《牡丹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