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真国色作者?
“唯有牡丹真国色”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写的《赏牡丹》。 这首诗也是刘禹锡所著的诗词中最著名的咏物诗,最典型的一大特征就是采用衬托的手法完美的写出了牡丹的雍容华贵,虽然诗词的前几句都在描述芍药和莲花等,但是反而衬托出牡丹的绝色和优雅,是非常经典的反衬手法,唐朝诗人留下了不少的千古名句,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同样是由一位著名的唐朝诗人杜甫留下的。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富贵天香?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武则天偏爱牡丹,因此她下令将最好的牡丹品种都种植在洛阳,花开的时候,整个京城的人全部出动,都来欣赏牡丹的天资国色,这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的习俗了。一贯以来,牡丹都是以鲜艳夺目,富贵逼人著称,世人甚爱牡丹,都源于此。
牡丹真国色是什么?
“牡丹真国色”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原诗为《清平调》。这句诗句赞美了牡丹花的美丽,将其形容为国家的代表性花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赞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牡丹花的钟爱。 “牡丹真国色”这句诗句常常用来形容牡丹花的美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牡丹花的经典评价。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被视为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象征。因此,在古代宫廷、民间和寺庙等场合,牡丹花经常作为装饰或祭祀用花。 此外,“牡丹真国色”这句诗句也可以用来赞美其他具有国色天香之美的花卉,如梅花、兰花等。这种赞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花卉的审美观念,以及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谁知道"庭前芍药妖无格,唯有牡丹真国色。"出自哪首诗?
全文释义: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赏牡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京城长安牡丹盛开的七言绝句。诗中“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成为传颂千年赞美牡丹的诗句。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了作者的个人抱负与情感,只有真国色方能动京城。作品赏析: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 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作者简介:刘禹锡(约772年—约842),字梦得,汉族,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
圣牡丹古诗?
赞美牡丹花的诗句: 1.《清平调》李白 唐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译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朝北倚着栏杆。 2.《赏牡丹》刘禹锡 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唯有牡丹真国色全诗意思?
“唯有牡丹真国色”全诗及释文: 唐·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这首诗的别致之处,一是在于构思之巧。诗人带着一种陶醉之情来写牡丹之类,却只字不提花色之绚丽、花容之丰腴、花姿之婀娜、花香之馥郁,而是用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蕖的“净少情”的美中不足,反衬出牡丹的风姿与多情,用热闹的观花场面、痴迷的赏花情景烘托牡丹的美好。全诗没有一个字正面描写牡丹的美丽,但字字句句都在绘牡丹美景、抒赞美之情。
赏曹州牡丹的原文?
赏牡丹 作者: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