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铁皮石斛种植 >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有何症状?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有何症状?

时间:2024-05-27 17:41:22

小麦赤霉病有何症状?

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小麦扬花时,衩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

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其中最主要的种类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其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3~5个横隔;有性世代为玉米赤霉菌〔Gibberelle zeae(Schw.)Petch.〕属子囊菌。 子囊壳散生或聚集于病组织表面,卵状至圆锥状,顶部有瘤状突起。 子囊壳在最适温度15~20℃之下,2~3天即可形成,在25℃条件下子囊壳5~10天可形成子囊孢子,如土壤湿度80%以上,地面的玉米秸秆即可产生很多子囊壳。 子囊孢子在小雨或有露水时释放量最多。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为25~30℃。

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期间。 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因素: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土壤因素: 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和土壤的酸碱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3. 种植管理不当: 种植过程中,如施肥不当、田间管理不到位等都会导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4. 病原菌侵染: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赤霉菌,它可以通过种子、土壤、空气等途径侵染小麦。 为了预防和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3.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等措施可以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4. 使用化学药剂: 在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具体操作步骤需要根据药剂说明进行。

气候条件 小麦赤霉痫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侵染一以湿度最为重要。湿度影响子囊壳的形成、子囊孢子的释放和侵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1%,子囊孢子不能放射;有水滴存在附隋况下,子囊孢子放射速度加快。 温度影响小麦发病的早晚和快慢,以25℃对发病最为有利。因此,小麦开花期的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续阴雨或大雾天气,病害就可能会流行成灾。

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

如何防治小麦赤霉病?

一、种植耐病、抗病品种; 二、栽培防病:改进灌溉技术,排灌结合,防止田间积水,消除渍害降低田间湿度。 三、药剂防治:每亩用80%多菌灵粉剂50克,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0克,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l00~130克。喷药适期为齐穗期至花后5天。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 以防为主,见花打药,主动出击,科学用药,足液喷雾。最好两次施药,间隔5一7天左右。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发病初期可以喷施苯醚甲环唑。 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人工防治、药剂浸种、养花达5%-10%喷药防治。 选用先正达麦甜在小麦有5%花时喷雾。

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结合吸浆虫成虫喷雾进行一喷综防,达到防病治虫又增产的作用。 杀菌剂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 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杀虫剂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氯氟·吡虫啉;叶面肥选用磷酸二氢钾、氨基寡糖素等。有效防治吸浆虫、早期蚜虫、白粉病,预防赤霉病、条锈病等。 注意事项:( 1)避免使用多菌灵,部分区域已产生抗性;( 2)药剂用量按照说明书适量使用,切勿超量;( 3)科学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

小麦赤霉病什么时间显现出来?

小麦赤霉病一般在抽穗、扬花期发生,时间一般在4月15-5月10之间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烯肟菌酯等喷雾防治,小麦灌浆期间在防治一次。

小麦的赤霉病发生在四、五月份。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 小麦赤霉病发病盛期是在扬花至成熟期。 小麦赤霉病容易在抽穗扬花期发生,也是4月中旬到5月中旬之间。 小麦赤霉病一般发生在抽穗扬花期。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时间一般为小麦生长期的花粉期和籽粒灌浆期,主要在潮湿、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具体而言,一般在小麦开花至籽粒灌浆期间,当气温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75%以上,连续降雨或高湿条件下,小麦就容易发生赤霉病。此外,田间喷药不到位,药剂选择不当等也会影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小麦赤霉病会在生育季节成熟期后显现出来。 原因: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生长在小麦茎秆、叶片和鞘片等部位,以孢子形式侵入小麦,随着小麦的生长,病菌也会随之发展。 赤霉病病原菌的第一批孢子一般是在米发后2-3周出现,之后依次递增,直到成熟期后大量释放孢子,导致发病率增加。 延伸:小麦赤霉病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还会对小麦的质量与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农民应该注意种植时间、肥料施用、采摘时机等方面,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同时,在病害发生后,应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期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当我们打药的时候没有赤霉病,但是打药过以后,颖壳和颖缝里边的病源菌,就会通过花药的花丝去侵染。 我们一般情况下打完药7-10天,就会看到赤霉病发生了。所以这就是,在赤霉病防治上一定要选择高效的药剂,选择好的施药器械,打准时间,那么它的效果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