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农业地域区位条件和特点?
(一)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干旱地区,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 ③土地平坦广阔,人少地多; ④灌溉水源丰富。 (二)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三)混合农业的典型分布地区在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暖,降水相对较多; ②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③地下水资源丰富; ④地广人稀; ⑤机械化水平高; ⑥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和成就有哪些?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进入原始农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是驯化野生植物和动物,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其特征是:①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②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③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 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我国是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贵州的农业特点?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境内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貌概括分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全省耕地680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4亩,5000亩以上的坝区165个,面积158.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3个等级。2017年农业机械化率33.19%,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截止2017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358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32.48万人,占53.98%;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78亿元,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92%。 贵州农业资源富集。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水热条件总体上对农业生产有利。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在秋收作物生长期(4-9月)太阳辐射较多,占全年辐射总量的60-70%。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栽培的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有30多种,水果品种400余种,可食用的野生淀粉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主要种类500多种,天然优良牧草260多种,畜禽品种37个,有享誉国内外“地道药材”32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也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高海拔气候特征使贵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积累,具备发展夏秋蔬菜等的独特优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深度切割,地表落差大,对疫病传播阻隔有很大帮助,病虫灾害相对较少。生态环境良好,耕地、水源和大气受工业及城市“三废”污染较少,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正在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
首先我省生态特点、山区特点,突出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资源多样性,进一步深挖潜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辛勤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具有贵州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即:在巩固粮食、油菜、白酒、烤烟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油茶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大集中度,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贵州因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超过百分之90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立体农业特征明显,故贵州省山地梯田较多,是旅游观光、摄影创作的优势资源。
农业社会阶段有哪些特征?
原始农业特点:看天吃饭! 刀耕火种,地、肥料、灌溉都几乎靠天。较少养殖家禽家畜等。 传统农业特点:战天斗地! 采用简单的农用工具和机械,挖井修渠灌溉、人工沤肥、平整土地和修筑梯田,播种经济作物。广泛养殖家禽家畜。 现代农业特点:人定胜天! 采用现代农用机械、人工育种,现代化水利设施(滴灌、喷灌)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等广泛应用,杂交作物、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作物单产大幅增加,农业延伸产业发达,次级加工开始普及,畜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
农业社会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是漫长的农业发展时期。这一阶段,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主要靠“天”吃饭。“天有不测风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对于“天”即大自然的认识能力比较低下,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于是人们便以超自然力量来解释大自然的神秘,产生了图腾崇拜、祭祀、游历、归隐等思想和行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也逐渐提高,在欣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的同时,也逐渐赋予了大自然更多的文化内涵。
党的几大提出了什么特征?
党的十五大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条基本特征。 1、逐步摆脱了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况,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党的十二大特征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三位一体,经济、政冶、思想文化三大建设一起抓的总路线和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