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铁皮石斛种植 > 孔雀鱼尾巴突然少了一半,孔雀鱼母鱼尾巴少了怎么回事?

孔雀鱼尾巴突然少了一半,孔雀鱼母鱼尾巴少了怎么回事?

时间:2024-07-01 04:49:00

孔雀鱼母鱼尾巴少了怎么回事?

孔雀鱼尾巴缺一块,还有条缝?

孔雀鱼尾巴残缺有多种原因: (1)水质不好会出现尾端浸蚀,如水久不换、未经存放去氯的新水都会有导致鱼尾浸蚀的现象。 (2)鱼的营养状况差,当鱼尾过长,营养供应达不到尾端,尾部会逐部消蚀。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公鱼,因公鱼尾长就更易受害。

孔雀鱼尾巴开叉的五种原因: 1、鱼间的打斗。 2、强水流的冲击。 3、水质过酸,尾鳍变薄。 4、缺钙。 5、水质不良。其实,通过改善条件后,年轻的孔雀鱼裂尾能自行痊愈,年老的孔雀鱼则不行。 孔雀鱼尾巴开叉预防方法: 1、按时定期清洗鱼缸,可用适量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2、放养密度要适当。鱼儿在饲养的时候,水质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不是被别的鱼啄了就是尾巴有病发生小小的局部溃烂~把他隔离出来养养,很容易长好。在他“小单间”的水里少放些盐,如果是生病的话,可以杀细菌;隔离出来也以防传染别的鱼。

为什么孔雀鱼尾巴缺一块、少一块的?

孔雀鱼出现烂尾现象。好多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水质污染严重。细菌引起的烂尾现象。直接用自来水,氯气过高。加上温度过高或者是鱼密度比较大,互相追着咬架。也可能把尾巴咬掉一块儿。

我家的孔雀鱼为什么尾巴变小了?

病态, 1 新鱼本身有问题 2 新鱼不适应新环境 3 水温引起的缩尾 (过水不当,或者温差大)发展过程:缩尾- 夹尾 -锥(针)尾。急性病,无治疗方法,急速死亡,传染。 孔雀鱼的常见病 1.白点病症状: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mm以下的白色细点,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 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尽管孔雀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原因:白点虫等纤毛虫所寄生引发的病症,其体表的白点即是寄生虫的本体。寄生虫的外围的表皮呈白色状者也有,白点愈多则表示寄生状态愈为严重。 2.烂尾症症状:是从尾鳍开始附着黄白色粘着物。不久,再蔓延至各鳍,并渐次糜烂。尤其病情进行时,鳍部会呈烂腐状,甚或断落尾鳍都有。因食欲大减,不久连肌肉也被侵腐而衰弱致死,故有必要及早治疗,发病雄鱼较多,是其特征。原因:遭受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径为伤口,而受伤大部份由于鱼只之间的争斗,粗鲁的接触所引起的居多。 3.水霉病症状:别名口腐病,棉花病,但正名为水霉病。这是水霉寄生于体表而带上棉花般是白色状,不久蔓延至全身而腐烂皮肤,尤其病情进行时水霉繁茂部份会腐烂掉落都有可能。而到了患病中期以后就会失去食欲,游水也欠活泼,不久将会死去。原因:体表的伤口或锚虫,鱼虱等寄生所引起的伤口,由水霉科的真菌着生引发二次病症者。真菌大都是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居多。 孔雀鱼4.松球病症状:全身的鳞片竖起鱼体,全面也会鼓满,病名是因为看似松球般乃有此名。如病情进行则鱼鳞会剥落,于是不能再游水而导致死亡。原因:遭受野罗孟那斯细菌感染所引发。

可能是因为水温变化太大,建议将水温控制在18℃~34℃之间,会更有利于孔雀鱼生长。 此外也可能是因为水质变化引起的缩尾,饲养孔雀鱼的水体应当将PH值控制在6.5~7.5之间,且要定期换水,保持水体结晶。

孔雀鱼身体后半部变白,是什么病?

白皮病——又称白尾病[病因]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水族箱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移箱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病原体] 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白皮极毛杆菌。[症状] 发病开始时,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随即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随着病情加剧,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体躯平衡失控,头部朝上,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动和挣扎,不久即死亡。每年5~8月间为此病流行季节,鱼发病后2—3天即死亡,死亡率极高。[治疗方法] 可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水溶液浸洗30分钟;也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泼洒于水族箱中消毒治疗。

可能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导致褪色,也有可能是得了白点病或水霉病。如果是褪色的话,需要注意换水,同时保持水温,静养一段时间后就能恢复。 如果是得了白点病或水霉病,初期可以用老三样的方式治疗,病情严重的话就要考虑用药物浸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