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刻在竹上还是写在皮上?
《山海经》写于春秋战国,那时候的书都是写在竹简上的,能够保留下来都很不容易,中间难免会遗失一些简片,就会让上下文变得不连贯,才会闹出那种大神便地痞街霸的笑话。 《山海经》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大部头著作。同古代那些惜字如金的小说不同,《山海经》共有十八卷,总计三万一千余字。从内容来看,它真的可以称作是包罗万象。上古时代的天文地理、各种生物、矿产分布,甚至,连宗教演变等都有记载。
竹简的由来?
竹简又称简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典籍、文书等文字载体的主要材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简牍几乎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纸张发明后,竹木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直至东晋末年恒玄下令,简牍制度方告结束。
竹简起源于商周,但是一直到西晋时期还在使用。刻在竹简上的史书就算有也保存不到现在,而且除了早期竹简是用刻的之外,后来的竹简大多是书写而不是刻。比如湖南龙山出土的秦朝时期的竹简都是用墨书写上去的。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竹简上写字是用刀刻的还是用毛笔写的?
竹简木牍的文字有极少数是刻上去的,大多数是写上去的。随着文字的普遍使用,对书写材料的需求大增,为了提高书写速度,对书写工具也提出新的要求。 甲骨数量太少且不易得到,于是改用竹简和木牍代替,用刀子刻字速度太慢,而且不易辨认,于是改用墨笔书写。因此,竹简和木牍上的字基本上都是用墨笔书写的。
是用毛笔写的。由于做简的竹片是脱水的,所以有一定的吸水性,墨水沾上后,会渗入内部一定的深度,所以,写上之后,即使用布去擦,也不会掉的。如果写错了字要修改,就需要用小刀把表面渗了墨的一层刮掉,重新书写。我们现在管写文件的干部叫“刀笔吏”,也是这样来的。
竹简上的文字是用毛笔写的,而不是用刀刻上去的。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
应该是用毛笔学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电视上看过一些考古发掘类的节目,其中,谈到出土的竹简,一见空气就发黑,就看不清字迹。所以,文物工作者,需要将逐渐泡在特制的液体中,就能使重新显出字迹。据此推想,竹简上的字不是刀刻的。
古代竹简是用毛笔写的。目前出土的很多汉代竹简都是写的。所以出土后需要专业技术保存。有些要放在液体里面保存。如果一拿出来,环境变化,字迹就会消失。
山海经是刻在竹上还是写在皮上的?
山海经是刻在竹上的,《山海经》是写在竹简..有可能是写在墙上的,据说《山海图》就是画在墙上的呢,像现在的世界地图一样,不过版块有过移动。据说山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而这时还没有发明纸张,那么也就是说,早期的山海经是刻在竹简或者龟石上,后来印在纸上,敲打进电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