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华竹简,确定古文《尚书》系伪书,那么现在流行的《尚书》还有什么价值呢?
古文《尚书》 是伪书是早就有定论的,在竹简没有发现前根据考据学就已经被认为站不住脚。所谓的伪也不过是这书所声明的时代有问题。但是该书毕竟也是古人所写,也还有所编纂人那个时代的印记,从今人的角度来看,当然含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现在有许多的文物作假,要做成唐宋时代的。可是如果你假设再过1000年回头来看这些假的东西,当然也是文物了,前提是能够留存的话,尽管在今天可能不值钱。那千年后的人可以根据这些假的物器,就能分析出现在的工艺制造水平等等东西出来。所以,真假也总是相对而言的。
古文是写在什么上面?
古文是写在纸张、竹简、兽皮等材料上的。在古代,纸张并不是普及的材料,因此许多古代文献都是写在竹简或兽皮上,这些材料的可保存性较好,能够长期保存下来。随着纸张的出现和普及,古文也逐渐开始使用纸张作为书写载体。古代文人墨客在书写古文时,往往会选择用毛笔或者硬笔,用墨水书写,因此在古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优美的书法艺术。
最开始写在乌龟壳上,就是甲骨文。后来写在竹子上就是竹简,再后来写了羊皮上就是羊皮卷,再往后写在锦上,就是锦书。汉朝以后有了纸了,就写纸上了。当然了木头上的,石头上的都有。砖上的也有。
古代人把竹简做成的书简称叫什么?
古代人把竹简做成的书简称叫册。 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说文》 “册”:在商至魏晋时代,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这种竹片或木片,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如今“册”已演变为量词。
古代从哪边开始读?
商周、先秦、春秋等都是用竹简,因打开方式的顺序,所以从右往左读。 后汉起,因为有了造纸术,又受之前的影响,所以书籍文章都是从后面往前面翻,从右边往左边读。 大概到了盛唐,翻书的顺序才是从前面往后面翻,但是依然从右边往左边读,一直到了清末民初,受西方文化的的影响,才有了今天的读书翻书顺序。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都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写字。
描写竹简的文言文?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