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铁皮石斛种植 > 杂交水稻的时间线,首例杂交水稻的时间?

杂交水稻的时间线,首例杂交水稻的时间?

时间:2024-07-06 03:58:27

首例杂交水稻的时间?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杂交水稻的发明时间?

杂交水稻问世时间是1973年。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 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某些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由于Henry Beache的设想和方案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 后来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选育法来培育杂交水稻,提出可以寻找合适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来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基础。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人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种新方法,比如赶粉等,但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 袁隆平于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1973年。 1973年由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发明籼型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由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发明,获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奖。该项发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杆籼稻为父本,经过连续试验获得。

杂交水稻发展史?

杂交水稻的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传统品种选育阶段(1949年前):在此阶段,中国农民通过选育优质稻种来提高产量和品质。 筛选杂交亲本阶段(1949-1958年):在此阶段,中国农业科学家开始对稻米进行分类和筛选,选择了父系和母系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 杂交水稻诞生阶段(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两系法”杂交水稻。

袁隆平于1964年在我国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在1973年便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这是杂交水稻历史性的一次突破,而在2020年杂交水稻双季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530.76kg,在杂交水稻的发展史中,袁隆平的功不可没,因此他也有“杂交水稻之父”。 1、在1964年,袁隆平便在我国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而在1973年便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历史性的一次突破,而在2020年的11月20日,杂交水稻双季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530.76kg,正因为袁隆平的贡献很大,因此他也被称为了“杂交水稻之父”。 2、杂交水稻的成功问世,使得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的前列,增强了我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在国际上,杂交水稻也被称为了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由此可见杂交水稻在世界中的地位。 3、选用2个在遗传上有区别,但是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就能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而这个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历史时期是1973年,育成的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组合是“汕优2号”。水稻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作物之一,在我国栽培的比较广泛,种子处理是水稻种植技术中的前提条件。 如果想要水稻高产,最好要保证栽培基质的肥沃性,一般在整地的时候要结合中耕除草一起进行。

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与杂交水稻相对应的是常规水稻。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2021年10月2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专家们通过现场实打实测,亩产达到1326.77公斤。标志着我国再创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世界最高纪录。

杂交稻秧龄期不能超过多少天?

在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为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应当对播种期进行合理确定,具体确定时,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所选的水稻品种及其生长特点、当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等等。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将每年的3月上旬定为播种期,当播种期确定之后,还应对具体的播种量进行科学确定,通常情况下,以0.75~1.0kg/667㎡为宜,这个播种量对于高产目标的实现较为有利。 根据以往的杂交水稻种植经验可知,秧龄期与产量存在极为密切的关联,当秧龄期持续的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水稻早穗,由此会对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杂交水稻种植时,应当对秧龄期进行控制,以25天左右为宜,最长不宜超过30天,如果是早稻,种植时,可通过薄膜进行育秧,以此来培育壮苗;若是晚稻,则可通过露地疏播进行培育。杂交水稻播种时,应当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遵循分厢定量的原则,保证播种的均匀性。 同时可使用木板对稻种进行轻压,并用颗粒比较细的疏松土壤对稻种进行覆盖,覆土时,应当以稻种不露籽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当水稻播种期的气候条件不佳时,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播种量。

秧龄对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实际产量随秧龄延长而显著下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也有相同趋势,秧龄水稻的产量影响极显著,秧龄越短,产量越高,反之秧龄越长,产量越低。 早稻是从低温播种,整个生长周期内,气温不断升高、光照不断加强。秧龄期不超过一周,基本同肥力、管理条件,不会对水稻生长有什么影响,也不会影响产量。一季稻一般四月底,六月上旬播种。现在的一季稻种,基本是杂交稻。杂交稻秧龄期一般不超过二十八天。 一季稻生长期内,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强。杂交稻超秧龄期,苗壮,移栽后恢复缓慢,恢复期、生长期相对加长。禾苗长势、分蘖也差一些,追肥不太好管控。不追肥,更影响生长,还会有早穗。早穗短小,自然影响产量。六月中、下旬,晚稻育秧。常规稻秧龄一般28-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