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叫保护性杀菌剂?
保护剂着重于“保护”,因此要注意以下各点。首先,要了解需防止的是病菌侵害作物的哪个部位、初侵染的时期及其危害的主要阶段等,才能有的放矢地施药。 例如,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叶鞘和穗部,且大多在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之间侵染,因此要保护抽穗至灌浆这一时期不发病。若喷施保护剂,应在拔节后期至抽穗扬花之间进行。 其次,要保持能持续保护。保护剂的持效期一般为5~7天,因此要在病害侵染期间每隔5~7天喷药1次,才能收效显著,这点在对某些果树病害喷药防治时尤为重要。 以往常有喷施保护剂防效不佳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是施药技术问题,第一次施药晚了,病菌已侵人;两次喷药间隔时间长了,两次的保护时间未连接上,等等。 另外,保护剂施用后,并不能马上看到药效,需经过一定时期后,与同一块田不施药地段相比较,才能看出其效果。
保护性杀菌剂有哪些?
指在病原菌侵染前先在寄主表面施用,以保护或防御农作物不受病原菌侵染的杀菌剂。 此类杀菌剂对气流传播病菌尤为有效,如用波尔多液防治多种作物的霜霉病;对植物种子或幼苗进行处理,可防治种传病害的侵染,如三唑酮拌种可防治禾谷类黑穗病;多菌灵浸蘸甘薯幼苗防治苗期病害;福美双、多菌灵土壤处理可防治多种作物的土传病害,如猝倒病和立枯病等。 关键看你用保护性杀菌剂的用途了,杀菌剂有很多了。 再如:代森锌1.作用特点原药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臭鸡蛋味。 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对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多种病菌有较强的触杀作用。
保护性杀菌剂与选择性杀菌剂区别?
保护性杀菌剂一般都是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病害都有防治效果;选择性杀菌剂防治病害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
保护性杀菌剂发展简史?
01 、第一阶段 (1882年以前)以元素硫为主的无机杀菌剂时期 1705年 升汞用于木材防腐和种子消毒。 1761年 硫酸铜首次用于防治小麦黑穗病。 1802年 首次制备出石硫合剂(石灰一硫磺合剂),用于防止果树白粉病。 02、 第二阶段 (1882?1934年)以元素铜为主的无机杀菌剂时期(无机杀菌剂向有机杀菌剂过渡期) 1882年 波尔多液(硫酸铜与石灰的混合物)被发现可以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03 、第三阶段 (1934?1966年)保护性有机杀菌剂时期 1934年 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福美类)出现,从而开辟了有机杀菌剂的新纪元。 1942年 四氯苯醌作为种子处理剂出现。 1943年 代森类(乙撑二硫代氯基甲酸类衍生物)出现。 1953年 克菌丹、灭菌丹、8一羟基喹啉铜以及某些抗生素,如稻瘟散、放线菌酮、灰黄霉素、链霉素等出现。 04、 第四阶段 (1966年至今)内吸性有机杀菌剂时期 1966年 具有内吸性的萎锈灵、托布津出现。 1967年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苯菌灵问世,标志着内吸性杀菌剂时代的开始。 1968年 有机磷杀菌剂异稻菌净和嘧啶类杀菌剂甲菌啶、乙菌啶出现。 1977年 第二代内吸杀菌剂出现,以甾醇抑制剂出现为标志,如粉锈宁、羟锈宁等。三唑类杀菌剂也逐渐成为杀菌剂市场的主力。 1996年 嘧菌酯成为首个成功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近十年来取代了三唑类杀菌剂的主体地位。